2008年兩岸職場新走向是什麼?《遠見》雜誌最新的兩岸職場大調查發現—— 台灣有45%的上班族,都想到大陸工作;大陸則對台灣的中高階管理人才需求甚殷。事實上,台灣每6位30至54歲的中壯年,就有1人在大陸工作,大陸已經成為上班族必然的工作地點之一。然而,究竟到大陸工作有多熱?哪些人去了?他們是為何而去?如何在對岸求生存?後來者,又將如何進入大陸職場?又如何在當地工作、生活?
2月的香港,倍覺春寒料峭。赤鱲角機場飛往上海的候機室裡,一群25至30歲的台灣年輕人熱絡地交談著,一位穿著時髦的女子興奮地說著:上海公司通知我去面試,身旁是她已落腳在上海的朋友,而新加入的三位隨之起鬨:我也要去看看,我也很想到大陸工作。
不只赤鱲角,連澳門、韓國濟州等台灣轉機到大陸各城市的候機室裡,也常會發現想要到大陸發展的台灣年輕人。
「這群人充滿冒險精神,是一群有遠見的新台灣工作者,」與他們不期而遇的1111人力銀行人才派遣中心執行長黃宇鄉說。
人資專家觀察……
不同於十年前,台灣到大陸工作的族群已經產生質變與量變。
104人力銀行行銷總監邱文仁的觀察,2000年以前,去大陸工作的台灣人,以失意、失業者居多,現已轉為有八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中、高階主管,現在連單身年輕人、粉領族也逐漸增加中。
老同學們發現……
愈來愈多人發現,在台灣老是開不成的同學會,竟到大陸一開就成。一年多前,104人力銀行中國獵才總監黃至堯外派到上海時,意外發現他的幼稚園同學轉戰香港、小學同學情牽蘇州、國中同學落腳深圳、大學同學定居上海、研究所同學到北京。「誰會想到,失聯多年的同學竟在上海開起同學會,」他置身在恍如曼哈頓的陸家嘴浦發大廈32樓的辦公室裡,細說這段轉變。
早黃至堯八個月到上海的知世營銷諮詢公司撰文指導胡惠華,透過MSN聯繫時,才知道周遭朋友都陸續到了中國,從28歲到38歲,有男有女、有創業有就業。
連命理老師都說……
常為人指點迷津的科技紫微網董事長張盛舒感受最深刻。五年前,問張盛舒去大陸工作好不好的人,以40歲左右的居多,現在下降至30歲以下,不少海外留學生學成後也不回台灣,直接把大陸當作求職首選。
還有不少家長在孩子求學時,就幫忙詢問,如果答案肯定,如釋重負;反之,則愁眉苦臉,「到大陸已成為求職者必經的途徑。」
中國前景這麼熱 當世界工廠變成世界職場
對照《遠見》雜誌與104人力銀行合作的兩岸工作潮大調查顯示,高達45.1%的台灣上班族想去大陸工作,已擁有大陸工作經驗的人為18.6%,正在尋找大陸工作機會的也有16.9%。
不論何時,104、1111人力網站上,尋找大陸工作機會的人數遠超過可供職缺的一倍以上。
短短十年,台灣從「錢」進大陸,擴大到「人」進大陸,兩岸演變成另一種新局。
當世界化為平地,錢財勢必往有發展潛力的區域流竄;人才也會往有價值的經濟體出走,人才全球化已成必然趨勢。
而在兩岸經濟體彼長己消的推波助瀾下,台灣人才自然往大陸靠攏。
2007年大陸經濟成長率達11.7%,創13年來新高,同時也是連續第六年達到兩位數的成長率。反觀台灣,卻停滯在4%左右,另外去年公司解散、撤銷及廢止家數也增加到4萬807家,刷新歷史紀錄。
這也難怪1111人力銀行副總經理吳睿穎會將矛頭指向「衰退的經濟」,一灘死水的台灣就業市場,加快了人才出走的腳步。
